他用技術助力安全,用堅守保障安全,是安全生產設計審批的“把關人”;他堅持科技治災先行,強化綜合治理,是采掘工作面全過程災害風險預控的“探路者”;他踔厲奮發強管理,勇毅前行展作為,是科學釋放安全經濟產能道路上的“先鋒官”。他就是鶴崗礦業公司安全監察局總工程師武爭文。
1991年7月,武爭文從遼寧省阜新礦院畢業,分配到興安礦二開當上了一名技術員,通過二十多年在生產一線錘煉打磨,2012年,他擔任鶴礦公司安全監察局總工程師職務,專門負責煤礦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安全技術審查和技術設計的審批工作。
工作中,他謙虛謹慎、一絲不茍,始終秉承“進取、實干、奉獻”的企業精神,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嚴把設計審批關、設計復審關、設計落實關。他堅持每周組織開展安全技術剖析,嚴格技術審查和風險辨識,在各礦井的技術改造方案上,積極提出建議,為鶴礦公司科學釋放安全經濟產能提供安全技術支撐。在鳥山礦驗收過程中,他從安全設施設計驗收、礦井整體驗收、安全許可證取得,以及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驗收到正式投產,積極協調參與,為鳥山礦全面投產驗收做出了積極貢獻。
鶴礦公司建企70多年,礦老井深,地質自然災害嚴重,特別是近年來,礦井災害治理難度不斷加大,對技術管理和技術措施要求越來越高,武爭文深知,加快技術創新,加快技術進步,是煤礦企業實施科技興安戰略的重要內容,更是改善礦井安全基礎狀況的系統工程。為此,他不斷加強自身學習,用更專業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并總結出了適合企業安全發展實際的技術管理經驗,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他也成長為一名煤礦重大災害治理和隱患治理專家。他參與的《千米立井井筒建設構造帶塌滑治理關鍵技術與工程實踐》項目,獲2018年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鶴崗礦區安全文化“6332”管理體系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獲2021年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
為了讓安全、生產、技術深度融合,武爭文堅持采用超前防范、關口前移的管理手段,防止煤礦安全風險演變成隱患,推進“現場隱患管理”向“風險科學預控”過渡。在鶴礦公司各煤礦大力推進“采煤工作面全過程PDCA風險預控工作法”過程中,通過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將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和安全風險管控工作程序化,使防控體系在設計之初就能夠進行全方位、全流程、全覆蓋的風險評估、風險研判和風險預測,該體系能將風險源、風險點一一找準、一一列出,一一確定。
在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中,武爭文按照各礦井規模和安全管理難易程度,將其劃分為三個監察區域,制定出區域安全效果直接與區域監察室安全績效考核掛鉤的獎罰辦法,變集中式、巡回式安全監察為區域化、專業化安全監察,增強了加強隱患閉合管理、加強專項監察、加強針對性監察、提升安監人員責任意識,扎扎實實地推進了企業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有序推進,見到實效。
按照采煤工作面全過程災害風險預控各項要求,武爭文嚴把安全技術剖析關。他從長遠發展考慮,帶領技術人員每周聯合對一個礦井進行安全剖析,將風險提前預判,超前管控,嚴防風險變成隱患。針對各煤礦災害治理的重點、難點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對存在的問題,從技術設計源頭督促改進,使技術方案安全可靠、操作可行,形成了治理重大危險源的超前治理機制,促進了災害治理和隱患整改由“事后治理”,變為在技術設計上“事前預防”。
武爭文積極參與鶴礦公司重大技術設計、作業規程等的審批工作,對不符合規程標準規定的,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不符合生產實際的一律不予審批。期間,他還根據自己工作經驗和企業的要求,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確保設計具有及時性、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一次,一煤礦回風巷由于設計時考慮因素不全,設計留設出三角煤柱。如果施工,將造成應力集中,給防沖工作帶來很大隱患。武爭文得知后,立即針對現場實際,幫助其修改設計方案,通過采用小煤柱施工,取消三角煤柱,既保證了安全,又增加了產量。
武爭文堅持深入井下針對安全管理重點開展調查研究,在提升安全監察效能上做文章。他將日常巡察向專項監察轉變作為研究課題,他要求各礦按著月份生產計劃制定出月份的災害治理計劃,上報審查,組織安全監察局相關人員根據各礦災害治理工程計劃有針對性制定月份監察計劃,重點解決災害治理工程的落實情況,減少安全欠賬,通過現場檢查進行考核,并把災害治理完成情況作為煤礦安全管理的考核指標,量化安全工作成效,推進了安全監管由事后追責向事前監督問責的轉變。
武爭文根據鶴崗礦區地質條件復雜,提出并組織各專業部室技術負責人對所有采煤工作面、掘進進組施工前進行重新審查,對工作面的布置、系統的完善、災害治理的措施、施工工藝的選擇等都提出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一次,一個采煤工作面因地質因素影響,設計時為了少丟煤,將綜采工作面設計為機送延面,大大增加了工作面安裝難度。武爭文在技術審批中發現了這一問題,并及時組織專業人員重新調整布置方式,解決了工作面安裝和開采難度。
武爭文在自身成長的同時,經常給基層的工程技術人員講解系統布置、災害治理的原則、工藝工序的銜接、工作手圖的繪制等方面內容,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他說:“要多培養一些煤礦安全生產的‘把關人’,那樣企業就會早日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