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大學畢業生,也不是技術員,但他喜歡琢磨。2011年,他在黑龍江龍煤集團七臺河礦業公司鐵東選煤廠動力車間當了電工。從那天起,他就把全部的心思用在了電器維修上,終于琢磨出了名堂——三項革新技術為該廠年節約資金30余萬元。
他叫王振和,是一個膚色黝黑的光頭漢子,與人交流時有些靦腆。在車間動力外線班組工作室里,一張簡易的桌子、一套電工工具、幾本書構建了他的創新世界。
刻苦鉆研解決問題
王振和今年51歲,從小在礦區長大。技工學校畢業后,他來到鐵東選煤廠動力車間當了一名電工。熱愛學習的他經常自費到書店購買有關選煤廠電器類的書籍資料。有時,一些車間更新設備時需要配電設施或安裝新設備配電盤,他就駐守在現場,拿著說明書和設備配電元件一一比對,詳細記錄各項參數和技術特點。發現不懂的難題,他就請教廠家技術人員、咨詢有經驗的老師傅,確保安裝時沒有誤差。
工作中,每逢遇到電機無法正常啟動、配電盤跳閘,老師傅排查故障時,他都站在一旁認真學習,將操作技巧記在腦子里。等問題解決后,他馬上將排除故障的經過和操作技巧用本子記下來,作為自己處理電機故障的參考資料。此外,他還經??偨Y自己的工作,分析不足,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不斷豐富自己。
2019年11月的一天,重選車間介子庫磨介房里的一名磨介工磨完介子,便打開壓風閥門將磨完的介子通過壓風機的風力送到車間介子桶。在此過程中,由于壓風機停電,壓風閥門突然斷壓無風力,停止送介子。這名磨介工趕緊打電話聯系調度室值班人員,讓值班人員開動壓風機送風,避免送介管路沉死,造成沉管事故。幾經周折,待壓風機送風時,介子果然沉死在管路中……
“出現沉管事故很麻煩,我們需要將磨介房距車間500余米的管路每隔2米用電焊割一個孔,然后用水管一點點沖,才能疏通。還有一招就是更換管路,工程量更大。”王振和說。
當時,這一問題讓負責磨介房電器維修的王振和陷入沉思。為了盡快解決問題,他從壓風機房到磨介房反復跑了不知多少趟,查找資料,咨詢有經驗的老師傅。經過多天的苦心鉆研,他拿出了一個技術改造方案,在得到領導批示后,他開始對送介管路進行技術改造。他在小風機觸摸屏上設置了一個啟動信號,然后安裝啟動按鈕,再連接一條啟動線,將小風機由一處啟動改造為由調度室、壓風機房、磨介房三處均可啟動,并在調度室設置了總控制開關。這一技術改造解決了沉管事故發生的問題,也讓該廠領導、車間同事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發揮能力創造效益
王振和成功改造壓風機后,立刻成為廠里的名人。他對電工這個崗位更有興趣了,也更加刻苦鉆研了。
在不久后的一天,他發現專門供應外銷儲運車間鐵路沿線裝產品車的兩臺壓風機每天運行時間近10個小時,廠里需要安排3個人分三班輪流看護。同時,在裝車過程中,裝車崗位人員裝完車后有時會忘記通知看護人員關閉風機,導致壓風機空負荷運轉,消耗電量。
針對這一問題,王振和經過一個星期的潛心研究,為兩臺壓風機安裝了通信模塊,然后通過光釬連接到調度室,由調度人員根據儲運車間裝車用風情況,隨時啟動、關閉壓風機,實現了壓風機由調度室遠程控制。
通過這一改造,該廠不僅降低了電耗,節約電費9.33萬元,而且取消了人工看護壓風機的環節,節省人工成本9萬元。
兩個月后,王振和又對水暖科回水泵房動力系統進行技術改造,通過增設全自動感應控制器,由人工操作改造成無人值守自動控制,讓回水泵房實現了自動化。這項技術改造不僅節省了電機維修費用,還在提高熱效能的同時節約了燃料費5.7萬元,節省了人工成本4.5萬元。如今,王振和依舊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用技術創新護佑生產安全。